於2018年4月20日至22日前往粵港澳大灣區職務考察 (2018/12/12)

於2018年4月20日至22日前往粵港澳大灣區職務考察 (2018/12/12)

立法會 4 個事務委員會聯合前往大灣區的深圳、東莞、 中山、南海及廣州 5 個城市考察,在 32 位議員當中,有部分較少踏足內地。經過這次參觀活動,無論是建制或泛民議員,均感嘆大灣區 內的城市近數年的迅速發展,其中我關心的與旅遊相關的設施亦讓人 眼前一亮,有些發展模式值得香港借鑒。首先,值得一提的是佛山市 的舊城改造項目 ── 嶺南天地。

佛山嶺南天地與上海新天地師出同門,是香港地產發展商與地方 政府合作進行的大規模舊城重建。項目在做好保育歷史建築、傳承非 物質文化遺產及保存地方文化特色的情況下,同時融合了時尚元素和 現代化設施,令舊城展現新貌,除了提供具觀賞價值的古蹟和遊覽點 外,還具備娛樂、住宿、零售、餐飲等多種消閒功能。

嶺南天地作為廣東省最大的舊城改造項目,規模是上海新天地的 10 多倍。項目首先要保留 20 多處極具嶺南特點的歷史文物,其中祖 廟是國家級的重點文物單位,同時亦充分發掘和展示佛山粵劇之鄉、 陶藝之鄉、武術之鄉及美食之鄉的文化和地方風貌。除了把具歷史價 值的建築全面復修外,項目還設置劇院、展覽館、畫廊、博物館等設 施,為當地市民及遊客提供優質而寬敞的文娛活動空間。周邊亦配合 各式各樣的酒店、甲級寫字樓和商業街等設施,既全面保護了舊城元 素,亦滿足了城市發展升級的需要。

舊城改造的難處在於具價值的歷史建築物大多數破舊不堪,要保 留比全面拆除重建的難度更大,開支更高,不少城市為解決居住和經 濟發展的需要,會選擇拆卸重建,但這樣會破壞積累多年的歷史文化 底蘊。 嶺南天地能在不拆卸原有具歷史價值建築的前提下,成為具商業 效益的旅遊項目,離不開當地政府的決心和 魄力,因為當地政府明 白,單靠政府的力量不足以令項目成功,需要依賴商界的經營及專業 管理的經驗,所以他們敢於借鑒上海新天地的合作發展模式,透過官 商合作,發揮各自優勢,事實證明效果明顯。

其實,香港有不少舊區需要重建,以及不少新界項目需要發展, 嶺南天地的合作模式值得借鑒,政府應摒棄官商勾結的心魔,以包容 的態度歡迎各方投資者,令香港在大灣區的發展中創造更多及更大效 益。

主席,這次訪問團的另一感受是,大灣區內的城市在科技創新及 鼓勵創業方面做得比較"到位",能夠善用香港的人才及技術資源。我 們參觀了深圳的微眾虛擬銀行,其發起人及行政總裁便是香港人;東莞的松山湖國際機器人產業基地,便是由香港科技大學與內地高校教 授們發起,為創業者提供辦公場地和資金支援,創業成功的團隊總產 值已超過 19 億元,是東莞市的重點項目工程。這兩個機構的服務及 產品均在行內具領先技術及得到廣泛應用。

目前大灣區內有不少城市也有專門為港澳青年人提供的創業平 台及優惠政策,包括佛山提供的免費辦公室、廉價宿舍、前期啟動資 金支援、稅務優惠及一站式的牌照申請服務等,目的是吸引優質的項 目、技術及人才落戶,為當地帶來經濟效益,希望增加港澳青年人在 當地創業甚至落戶的歸屬感。

今年的施政報告提出要與非政府機構合作推出試行計劃,鼓勵香 港青年人善用大灣區創新創業基地,近期香港青年聯會與民政事務局 合作,推出"深圳創業服務試行計劃",在深圳物色了 3 個基地,提供 一站式的創業支援及落戶優惠措施,我們認為這些是可行的做法,既 然政府已走出第一步,希望往後積極推行。

香港和大灣區各城市之間在經營環境上各有長處,內地城市在資 源調動上較靈活,硬件配套亦較成熟,也有龐大的消費市場;香港則 有完善的法律、簡單稅制、具國際視野和高端技術。香港要進步,一 定要與大灣區內城市互通有無,優勢互補,從而吸引各地高質素人才 來港,令香港的未來更具競爭力。

主席,我謹此陳辭。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