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移民及入境政策 (2019/03/21)

改革移民及入境政策 (2019/03/21)

主席,我發言反對原議案。整個原議案的措辭給人的印象是,所有持單程證來港的內地人及新移民均對香港社會造成負擔, 明顯有誤導性。我想大家首先要釐清一個概念,單程證制度的政策目的,是為了家庭團聚,這是基本的人權。我們更不應該因為內地新移 民使用香港公共服務及設施,就以負面角度評價他們,忽略他們對社 會的貢獻。

香港本來就是一個移民社會,早在 20 世紀初,香港六成人口從 內地,特別是廣東省,移民而來,為數相當多。經過戰後、建國初期 及文革等多次移民潮,自 1961 年至 2016 年的 50 年間,共有超過 200 萬 名內地人移居香港。按照推算,現時香港有接近八成半人口為內地移 民或內地移民的後裔。香港的經濟起飛,有賴這些來自內地、以香港 為家的移民,他們提供了大量勞動力、資金及技術,在不同的時期在 不同的行業發揮不同的作用,為香港的經濟作出貢獻。至於房屋、教 育、醫療這些公共服務需求,是城市發展和人口增加必然面對的問 題。如果將這些社會問題完全歸咎於持單程證或其他新來港人士,實在不公道。

主席,香港與內地關係密切,所以目前審批單程證程序較審批其 他國家或地區來港的申請嚴謹。回歸後,內地公安部開始實行每天批 出 150 個配額及"打分制",有效控制單程證來港人數。隨着內地經濟發展,夫妻團聚類別的申請人,等候年期已由 15 年逐步降低至現時 的 4 年。但是,與香港人結婚的海外人士及他們的子女,可以直接以受養人身份來港,不用排隊等候,限制較少,相比起來制度對內地配偶及子女明顯不公道。其實,如果每天 150 個配額已不能用完,當局應考慮與內地公安部研究進一步放寬的可能,以解除家人長時間分開生活之苦。

主席,現時香港面臨的挑戰不是人口過多,反而是出生率低、人口老化和勞動力不足。根據美國中央情報局發布的世界生育率排名, 香港居於倒數第四位,僅高於新加坡、澳門及台灣。如果只靠人口的 自然增長,香港人口老化的比例肯定較現在大得多。香港目前能保持 一定數量的年輕勞動人口投入生產,特別是從事基層職位,很大程度 上是靠持單程證來港人士的補充。根據政府統計,近 20 年如果沒有 96 萬持單程證的新來港人士,今天的香港人口將會減少 74 萬,勞動 人口將會減少 40 萬,單靠本地人口自然增長根本不能滿足本地勞動 市場,以及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隨着高等教育逐漸普及,本地青年人普遍學歷較高,很多人都不願投身體力勞動量較大的工種,例如 飲食、保安、護老、交通等行業,甚至酒店業也有不少工種浮現招聘 困難的問題。而持單程證的新來港人士,正好為這些行業提供大量勞 動力,避免這些行業因人手不足而萎縮。

至於新移民對香港福利的影響,根據政府調查,新移民以工資為 家庭主要收入來源的百分比,已由 2013 年的 64%上升至 2018 年的 83.3%,而同期獲得政府援助的比例,則由 15.2%下降至現時的 5.4%, 新移民對社會福利的依靠正在不斷減低;在學歷方面,曾接受大專或 以上教育的內地新移民的比例亦由 17.5%上升至現時的 21.3%。由此 可見,隨着內地的經濟和教育水平提升,內地新移民的特徵也發生了 很大變化,對香港社會的貢獻亦越來越大。所以,范國威議員提出削 減一半單程證的建議完全不切實際。

此外,范議員又提出讓特區 政府取回單程證政策的主導權。其實,早在 1999 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就吳嘉玲一案的釋 法,已經明確解釋《基本法》第二十二條:內地居民不論以何種事由要求來港,均須依照國家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作出申請。審批配額的權力一直在於內地的公安機關,特區政府無任何法理依據擁有單程證審批權,這一點十分清晰。所以,范議員的建議並不可行。

主席,我謹此陳辭。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