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署近期就食環署管理的公廁發表報告,發現全港798間公廁中,有25%已超過10年沒有翻新,當中138間(約佔總數17%)已有11至18年沒有翻新,並且沒有被納入翻新計劃。部分公廁的翻新工程長時間未完成,其中一宗個案,有關公廁在納入翻新計劃8年後,工程仍在進行,當中約7年是用於工程設計、反映目前政府公廁管理方式落後,效果差強人意。筆者曾經提倡全港進行公廁革命,提升整體公廁的清潔水平。去年得到特首正面回應,優先提出改善23個旅遊區的公廁設施,政府又在財政預算案中撥款6億元翻新240個公廁。但按照目前政府對公廁的管理風格,既定的翻新工作已經落後一大截,要做到真正的廁所革命還有相當的差距。
筆者認為,公廁作為重要的公共設施,反應城市形象和市民素質,更考驗管理團隊智慧。目前翻新只是做到硬件的更新,而革命則是要引入超前的建造和管理思維,打造新一代的公廁系統。內地近年推動的廁所革命,不僅增加公廁數目、改善衞生水平,更帶動了自動清潔、無人管理等創新科技的應用,並靠出色的外觀設計,出現了一眾「網紅」廁所,遊客市民紛紛到訪打卡拍照,公廁也因人流量大,可通過廣告創造收入用於清潔保養維護,達致多贏的良性循環。
廁所革命成功的關鍵,在於打破陳舊的管理模式。海外有不少成功的經驗,將原本政府管理公共廁所交由私人機構發展,政府制訂清潔和保養標準,私人機構負責設計運營,再從廁所營運中獲得收入。有建築團隊專攻廁所設計,從使用頻次、周圍環境、使用人群等方面入手,建造出設計有特色又符合地區需要的公廁。政府又可以同時委託多個私人團隊進行廁所改建工程,在良性競爭下提高更新的效率。因應審計署的報告,主管部門不妨將一批亟待改善而地點較好的殘舊公廁大膽「放權」,推出公私合作的實驗計劃,邀請專業的廁所管理團隊參與,進行一場真正的香港廁所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