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思榮議員:
代理主席,中國香港代表團於本屆東京奧運勇奪佳績, 喚起市民對本港運動員及體育盛事的關注。我感謝鄭泳舜議員提出議案,讓議會和政府藉此機會檢視現行體育政策,並吸收這次奧運取得佳績的經驗,探討香港參與國際體育事業的新路向,規劃本港體育政策的藍圖。
政府早於 2002 年提出體育活動普及化、精英化及盛事化,積極投放資源,2017 年至今已撥出 600 億元推動體育事業發展,本年度的相關經常性開支達 50 億元。在支持精英體育發展方面,政府成立了精英運動員發展基金,加上香港運動員基金和藝術及體育發展基金, 用以培訓和全面支援本地運動員。由此可見,政府已加大力度支持運動員和體育事業持續發展。
特首於上星期二與傳媒會面,公布多項本港體育持續發展措施, 當中提出將香港體育專業化和產業化。在專業化方面,觀乎政府目前的重視程度,我相信會持續有成效,但在產業化方面,則仍需進一步探討。馬逢國議員於修正案中建議研究成立"文化、體育及旅遊局", 如果能夠落實,將有助體育活動產業化。內地於 2018 年整合成立文 化和旅遊部,但仍然容許部分省市保留文體旅遊局,相信內地亦正在 探討將文化、體育及旅遊互相結合,形成產業的可能性。對比香港, 其實我們要形成產業的基礎並不差。在硬件方面,本港有多項相關大型基建已經或即將陸續落成,包括港珠澳大橋、啟德體育園、西九文化區、機場城市等,這些設施均有助推動香港旅遊、文化及體育的發 展。在軟件方面,香港無論在地理位置、國際影響力及人才等,在區內亦極具優勢。如果政府能夠成立相應政策局整合相關資源,一定能 產生協同效應,從而發揮最大效益。
其實,香港單是體育帶動的產業鏈和體育本身的成效已相當龐 大,透過舉辦大型體育盛事,可促進旅遊、酒店、零售及餐飲等行業。 成立相關政策局,將有助結合體育旅遊和推動本地消費,例如可在港 珠澳大橋舉辦粵港澳大灣區("大灣區")國際馬拉松或單車賽事,在亞 洲國際博覽館舉行大型慶祝活動。此外,未來啟德體育園的兩個主場館分別可容納 5 萬人及 1 萬人,除可舉辦國際體育賽事外,亦可舉辦 演唱會及不同的文娛活動。如果各項活動能夠形成國際品牌效應,將 會為本港國際形象、經濟及旅遊業注入新動力。
代理主席,雖然香港目前未有專責部門統籌文化、體育和旅遊政策,但鑒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指出支持粵港澳舉辦國際品牌體育盛事,特區政府應該把握大灣區發展的機遇,通過與粵澳深 度合作舉辦體育項目,從而取得更豐富經驗,爭取更多體育盛事在香港舉辦。
代理主席,我謹此陳辭,支持鄭泳舜議員的原議案及馬逢國議員的修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