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面對的新挑戰 - (2015/6/11)
主席,首先多謝吳亮星議員提出具有前瞻性的議案,而廖長江議員和林健鋒議員更在修正案中提及“一帶一路”帶來的新挑戰。我認為這正是世人所關注的重要議題。“一帶一路”將會為香港經濟帶來不少機會與挑戰,值得大家深入探討。
“一帶一路”的兩條路線,一條通過陸地經中、西亞將中國與歐洲連接起來;另一條通過海路將中國與東南亞、中東、歐洲連接起來。目標是促進亞洲、歐洲等國與國之間的貿易聯繫、資金融通、基建投資及政策協調。“一帶一路”的戰略意義在於如何發展沿線各國的經濟及帶來全新機遇,提升發展中亞洲國家的基建能力,為陷入發展瓶頸的歐洲注入新的活力,打造全球新的經濟格局。
融資其中一項重要部署是利用已經建立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作為區內基建的投資平台。在極大的經濟誘因下,在短短數月,亞投行的意向創始成員國總數已增至57個,其中有20個國家來自歐洲;全球十大經濟體中,有8個已經加入,包括中國、德國、法國、英國、巴西、意大利、俄羅斯和印度。可見,此戰略布局在全球得到非常正面的反應,大家都希望通過“一帶一路”為本國的經濟帶來新的機遇。
在“一國兩制”的框架下,香港可以在“一帶一路”的布局中,充分利用自己推行市場經濟良好的基礎和豐富的經驗,成為亞投行及國家在推動與經濟相關的項目中,擔當重要的中介和投資角色,在金融、專業服務、航運物流和旅遊等現有支柱產業中,我們可以做好支援,尋找商機。因此,我認為在現階段,政府可以考慮做好以下數方面的準備:
首先,是清晰定位。香港有獨特的地理優勢,是海上絲綢之路的沿線城市之一,一直以來在內地與海外聯繫中一直擔當重要的角色。我們有優良的法治法規基礎、政務公開、廉潔程度高,為企業創造了公平、透明、高效的營商環境。在亞洲以至世界,我們的港口效率、航運專業、航空服務皆十分超卓。在“一帶一路”的布局下,國與國之間的交流必然增多,香港政府可以利用本身的優勢,作為內地與其他國家之間的溝通橋樑,為香港的金融、專業服務、航運物流、旅遊,向內地爭取更多優惠政策,爭取各類型的高端展覽、峰會、論壇在香港舉行,通過政策傾斜及活動舉行,突顯香港在區內經濟舞台中的專業地位,從中尋找更多商機。
第二,進一步擴展國際航運航空網絡。“一帶一路”之下,一些以往不為人知、不發達或相對封閉的國家將來可利用亞投行的資金發展經濟,商業及旅遊活動必定增加。因此,政府有需要在現有交通網絡的基礎上進一步規劃未來交通發展,盡快起動第三跑道系統工程,協助航運、航空界開拓相關航線,以適應即將增加的人流及物流需求。
第三,主動爭取,積極參與,鞏固金融中心的地位。香港是自由港,大部分的商品進出口免稅,沒有外匯管制,金融及專業服務發展成熟,香港亦是亞洲最大的資產管理中心和全球最具規模的離岸人民幣中心。但是,隨着內地不同城市相繼設立自貿區、降低商品關稅、逐步完善法治、籌建人民幣自由兌換等措施,我們的優勢亦開始慢慢被削弱。香港背靠祖國,國家都希望香港好,在這種情況下,政府應該搶佔先機,以香港在金融領域中的獨特優勢,爭取在“一帶一路”的契機中擔當更重要的角色。謝偉俊議員在修正案中的數項具體建議,我覺得是值得參考的。
主席,近年來內地正在不斷進行經濟改革,各國都在埋頭發展經濟,相反我們卻爭拗不斷,甚至有人鼓吹“港獨”,離間港人與內地人的關係。希望大家珍惜“一帶一路”帶來的機遇,減少內耗,為我們的下一代營造更多更好的發展空間。
我謹此陳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