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兩制'的實踐與延續 (2015/06/24)
回歸後,中央政府對香港實行“一國兩制”、“高度自治”,在世界是絕無僅有,是體現對香港市民的支持和信任。同樣地,我們亦應該信任中央,只有雙方建立互信,特區政府才能作出有效施政,才可以發揮內地的優勢,以保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雖然道理顯而易見,但由於英國統治香港已有一個半世紀,香港人一般比較崇尚西方的價值觀,加上在現有的教育制度下,部分香港人(尤其是青少年)對中國的政治、經濟、歷史、文化一知半解,令外國勢力有機可乘,他們聯同反對派唆擺香港人,試圖破壞香港與內地之間的互信,其目的是不想“一國兩制”在香港成功實行,不想看到統一後更強大的中國屹立在世界舞台上,以保持這些外國勢力在世界的霸權地位。
我們應該清楚看到,反對派為求達到目的,精心部署。首先,他們把中央及特區政府妖魔化。回歸前,反對派利用市民“恐共”的情緒,鼓吹香港回歸後人民沒有自由,個人財產沒有保障。代表人物之一的李柱銘於回歸前分別在不同場合危言聳聽,在美國眾議院人權委員會聽證會上說:“英國將550萬港人交還中國,就像二次大戰將550萬猶太人交還納粹德國。”在洛杉磯的香港問題研討會上煽動說:“如果目前《基本法》得不到修改以保護港人利益,1997年‘大限’之後,香港將會有人由於政見不同,被投入監獄而出現‘政治犯’。”當時,不少中產受到類似言論影響,不看好“一國兩制”,變賣家產,辭去高薪職位,舉家移民。回歸快18年,大家看到中央政府兌現承諾,在香港實施“一國兩制”,繼續維持“高度自治”,比英治年代更繁榮安定、更民主自由。很多移居海外的港人後悔不已,不少人亦帶着子女回流返港。
回歸後,反對派又重施故技,片面地鼓吹內地各級官員貪腐、內地人只顧賺錢而沒有誠信、貧富懸殊、政治打壓,但絕對不會從客觀角度提及中國現在的進步和發展。反對派再一次漠視事實,製造“恐共”、“仇共”的情緒,目的是要令不知底蘊、不了解內地情況的港人(尤其是青少年)對中央反感。任中央政府如何釋出善意,也得不到這部分人的理解和接受;反而在一些影響香港民生的原則問題上,當中央站出來幫助澄清(包括釋法),就被反對派標籤為干預香港事務、破壞“一國兩制”,陷中央於不義。
他們的第二步是鼓吹本土主義,分化內地與香港的關係。近年,反對派利用部分內地人的不文明行為,不斷誇大、醜化、惡意攻擊內地人,不論是遊客、來港讀書的學生,甚至家庭團聚的新移民都成為攻擊對象,被標籤為“蝗蟲”、“強國人”等帶有歧視性、侮辱性的稱號。事實上,我們看到多年來中央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不斷推行政治改革,新一代領導人上任後決心全力打貪,成效有目共睹。但是,反對派依然用以偏概全的手段進行分化,欺騙市民。他們直接發動“驅蝗”行動、光復行動、反水貨客等一系列暴力、激進的示威,有人更主張“去中國化”,搞“港獨”,激化兩地矛盾,令香港好客之都的形象“插水”,旅遊、零售、飲食等行業大受打擊,影響香港的經濟發展。
代理主席,香港享有言論自由不等於外國勢力可以肆無忌憚干預和影響香港的政治生態,市民應該認清反對派及其背後金主的真面目,堅決維護“一國兩制”,貫徹《基本法》賦予我們的權利。試想,如果我們沒有《基本法》,香港有甚麼可以保證在“一國”之下有效地推行“兩制”?現在有人試圖修改甚至銷毀《基本法》,實際上等於推翻以往行之有效的法律保障,是非常危險的做法。
代理主席,政改失敗後,希望理智的泛民議員要認清事實,面對未來,不要再為反對而反對,而應多花精力在經濟和民生議題上,重修與中央的關係,令“一國兩制”可以在香港繼續順利實行。
我謹此陳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