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之路(完結篇)—多元香江(2016/06/25)

轉型之路(完結篇)—多元香江(2016/06/25)

 

內地開放個人遊十多年,香港旅遊業逐漸發展為依靠內地客源,訪港遊客超過75%為內地遊客。因應內地客消費需求,香港一直扮演着購物天堂的角色,然而,內地旅客在港消費模式已改變,加上各國簽證放寬,匯率下跌,國人出境選擇更多,內地客來港市場早已隱藏危機。
香港多年沒有大型新景點落成,遊客重遊的興趣並不是太大,以購物天堂做推廣早已無以為繼。另一方面,近幾年有政客利用內地與香港之間文化差異,製造事端,撥起兩地矛盾,好客之都形象大受影響,令內地來港市場萎縮。要走出旅業陰霾,除了要重塑好客形象之外,更要突破因循,盡快着手謀求轉型。

購物模式受價格驅動,很容易被複製,香港雖然免稅,但始終拚不過原產地的價格優勢。香港旅遊業要轉型,必須從地方特色入手。筆者認為,可從盛事之都、多元本土、天然景致等方面多做工夫,體現香港鮮為人知的另外一面。

知名的國際七人欖球賽(Hong Kong Sevens),已有40年歷史,據調查顯示,有44%觀眾是來自海外,每人平均消費額逾21,000元,每次活動帶來近3.7億元收入,成為香港最有亮點的盛事活動。近年舉辦的美酒佳餚節、香港單車節以及即將舉辦的電動方程式賽車(Formula E)香港站,都是有潛力培養的盛事活動。培養有國際聲望的盛事活動,無疑能夠吸引長途過夜高消費遊客,有助於提升香港的國際形象。

張德江委員長訪港期間提到,融會中西的多元文化,是我們的重要資產。確實,正是融會中西的多元文化,形成了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通過有地方特色的旅遊項目,向世界推廣和宣傳香港富特色的文化,從而起到保育和傳承的作用,可謂一舉多得。

參考其他地區的轉型案例,香港可供旅遊轉型的資源相當豐富,坐等客來的好時光已經一去不復返,但危與機並存,只有找準轉型方向,付諸行動,才能重現商機。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