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撥款條例草案》(2016/04/14)
主席,根據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公布的民調結果顯示,市民對本年度財政預算案(“預算案”)的評分為60.5分,可說是曾俊華司長自 2008年上任以來,評價最高的一份預算案,估計爭議較少,應該可以得到市民的認同。
今次預算案“派糖”388億元,當中中產受惠較往年多,某程度是回應了中產階層的部分訴求。以往政府“派糖”予人的印象是先惠及基層,對中產較為忽略,藉此希望博取更多掌聲。去年,一則“月入7萬的三口中產家庭,撇除開支每月僅餘1,500元的月光族”的新聞,成為城中熱話,引起不少中產人士的共鳴。實際上,中產負擔了政府大部分的入息稅,對香港庫房收入貢獻良多,但卻無法享受公營房屋及絕大部分的社會福利,反而要承擔高昂的房屋開支、供養父母和子女的費用,生活壓力並不比基層市民輕鬆。今年的預算案提高已婚人士、供養父母、祖父母,以及父母入住安老院舍開支的免稅額,優化減差餉的安排,令大家感受到政府的關注,在經濟不景氣的環境下,減輕一些生活上的財政壓力。
主席,今年的預算案從某方面看,“派糖”好像減少了,但只要大家認真想一想,如果政府能夠善用資源,將恆常性開支幫助真正有需要的基層,應該會得到市民的支持。事實上,過去10年,教育、社會福利、醫療服務這3方面的總開支,增加超過八成。其中教育增加七成,社會福利增加1倍、醫療衞生增加八成。在財政收入寬裕的時候,政府推出一次性的紓困措施無可厚非,但大家要明白,恆常的福利開支,是要靠經常性的收入來實現的。我同意政府在這方面要持審慎理財的態度,千萬不要為博一時的掌聲而令香港未來的財政陷入難以自拔的局面,令我們的下一代要承擔更大的開支。
主席,目前香港的入境旅遊狀況十分差,從去年 3月開始,訪港旅客出現下跌,近半年跌勢轉急,短期看不到復蘇的跡象。雖然政府統計,旅遊業只佔香港GDP 5%,聘用僱員27萬人,但實際上旅遊業能夠帶動零售、飲食、交通、物流等行業,這是不爭的事實。根據世界旅遊業理事會統計, 2014年香港旅遊業直接及間接收益為 4,943億元,佔 GDP 22%,直接及間接就業人數為 745 000人,佔總體就業人數19.8%。根據政府的統計,旅客消費佔本地零售業的比例高達42%。
正因為旅遊業對經濟有廣泛的帶動作用,隨着訪港旅客下跌,漣漪效應已開始浮現。零售、飲食、景點、酒店等與旅遊相關行業的收入明顯減少,依靠佣金的從業員收入更是大幅減少,甚至“飯碗”不保。試想,在不少人及家庭收入減少的情況下,當然會影響到本地的消費信心,從而影響各行各業。兩年多來,每當發生針對遊客的不文明事件,我都多次提醒,要關注遊客下跌導致的漣漪效應,但搞事者卻只顧自己的政治利益,不理民生死活,可說被我不幸言中。
因應旅遊業嚴峻的情況,預算案其中一個亮點是為旅遊業增撥額外資源,總額超過3億8,000萬元,包括1億4,000萬元免除旅行社、餐廳、酒店和賓館一年的牌照費用,2億4,000萬元用於推廣旅遊業,重振香港形象。我感謝政府為旅遊業增加撥款,是實事求是的安排。雖然免除一年的牌照費用對上述企業幫助不一定很大,但卻體現了政府對業界的關心; 1,000萬元配對基金給旅行社開發資訊科技系統,對中小旅行社有實際的幫助,我歡迎有關的措施。
主席,就振興香港旅遊業的撥款,我有數點建議:
第一,是要設法提升香港的好客形象。 2003年內地開放自由行後,香港旅遊業繁榮了10多年,無可否認,目前確實遇到了瓶頸。我們的旅遊規劃不足,缺乏更有吸引力的景點、各國開放對內地客的旅遊簽證、港幣匯率走強,加上鄰近各國採取不同的稅務優惠,吸引內地遊客,直接和香港競爭,這些都是我們旅客增長放緩的原因。然而,訪港旅客為何在短短1年間由升轉跌,甚至出現連續數個月下跌的情況呢?不可迴避的是,有政客利用內地與香港之間的文化差異大做文章,製造一連串不文明對待內地旅客的事件,這才是旅客下跌的主要導火線。回顧近3年,針對內地客的負面信息不斷湧現,可說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甚至有不少反對派議員提出增加入境稅限制內地旅客來港。在市場還未復蘇的情況下,2016年春節的年初一晚上,旺角又發生暴亂事件,內地不少人誤以為事件是針對他們。雖然春節是傳統的旅遊旺季,但在 2月份,內地旅客數目卻急劇下跌 26%,可見內地對香港目前負面氣氛的反應,已到了杯弓蛇影的地步。
主席,在最新公布的“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到,國家支持香港鞏固及提升其國際金融中心、航運和貿易三大中心的地位,但未有一如以往明確支持香港旅遊業,這個信號值得我們反思。香港發生這麼多負面事件,國家同樣要考慮內地同胞的感受,對香港旅遊業的支持政策當然會有所顧慮。財政司司長在預算案演辭中,道出了旅遊從業員的心聲:一小撮人士選擇以非理性的手法表達個人意見和政治訴求,對訪港旅客做出不文明的舉動,這些破壞本地旅遊業的事件,亦深深傷害香港作為“好客之都”的國際聲譽。
事實上,如果我們不扭轉這個負面形象,即使投入再多資源,旅遊業亦難以全面復蘇。我懇請反對派的政客不要拿自由行、內地同胞做文章,香港的旅遊業實在無法承受被再在傷口上灑鹽了。
第二,是增加的撥款要用得其所。政府去年曾動用9,000萬元支持復蘇旅遊業,其中 6,000萬元在暑假期間用在海外宣傳及舉行抽獎活動,但成效有限,第三季的旅客數字仍下跌6.4%。相反,另外的2,000萬元用在去年5、6月推廣“開心․著數大行動”上,直接帶動酒店、零售及飲食業,市場氣氛不錯,5、6月的零售銷售數量較同期上升4%。看來資金多並不代表效果一定好,關鍵是用在實處。
今年預算案對香港旅遊發展局撥款增加超過 2億元,我希望該局能善用額外資源,進行具針對性的推廣,除作形象宣傳外,在實效的層面上亦能增加誘因,令旅客能夠實際受惠而增加留港消費意欲。例如,探討為機場過境客提供免費穿梭巴士服務,把旅客送到東涌、迪士尼樂園等地消費,又或在中環、灣仔、山頂選取合適的景點,提供定時的穿梭巴士及導賞服務,吸引遊客增加遊覽時間,這些措施花錢不多卻會取得即時的口碑,較只做形象廣告來得實際。去年有 1,000萬元的配對基金與景點合作,效果不錯,希望今年能夠增加合作夥伴,加入航空公司、酒店、旅行社等,令更多業界共同參與,加快復蘇的步伐。第三,是要部署中、長遠的旅遊規劃。現時撥款振興經濟只是解決燃眉之急,要讓旅遊業健康持續發展,便要未雨綢繆,要制訂中、長遠的旅遊規劃。在這次預算案中,財政司司長推出短、中、長期措施,嚴格而言,擴充盛事規模、拍攝宣傳片、推廣天然景致和獨特歷史文化等,被財政司司長定為中期措施,但實際上,這些只能算是短期措施;中期措施未見有具體項目;而長期措施方面,他則提到海洋公園的酒店、迪士尼樂園的“鐵甲奇俠”和酒店、灣仔站會議中心等項目,但這些只不過是擴大現有設施的規模,不算是新項目。面對香港旅遊業的困境,政府的思路必須兼顧中、長遠的發展,以更高的視野環顧周邊的競爭,盤點我們現有的旅遊資源和競爭優勢。雖然我們沒有專門管理旅遊的政策局,但如果政府能夠成立一個跨部門組織,針對旅遊業現有的問題,制訂短、中、長期的旅遊規劃,並積極推行相關政策,便可望能與周邊的競爭者爭一日之長短。
主席,香港是一個開放型的經濟體,奉行簡單稅制,庫房收入來源狹窄,容易受到外圍因素衝擊,當經濟不景氣,稅收減少時,便容易出現赤字。隨着人口老化,納稅人口減少,福利開支不斷增加,結構性赤字隨時出現,我支持曾司長審慎理財的原則。為應對人口老化,政府去年宣布成立未來基金。今年的預算案,金管局將財政儲備中的 2,200億元的土地基金結餘作為未來基金的首筆注資,並在今年將三分之一的財政盈餘注入未來基金,安排實屬必要。
未來,我希望政府在回應增加福利訴求的同時,亦要充分考慮整體社會可能面對的風險及承擔能力,千萬不要令香港陷入福利主義的泥潭之中而不能自拔。
主席,我謹此陳辭,支持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