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
ENG
繁
ENG
議會事務
議案
2021年6月23日 「支援受疫情影響的特困行業 」議案
2017年3月22日「充分發揮本地旅遊資源的優勢」議案
2013年10月23日「盡快為旅遊業制訂長遠規劃」議案
《旅遊業條例草案》
大會發言稿
2020 - 2021 立法年度
2019 - 2020 立法年度
2018 - 2019 立法年度
2017 - 2018 立法年度
2016 - 2017 立法年度
2015 - 2016 立法年度
2014 - 2015 立法年度
2013 - 2014 立法年度
2012 - 2013 立法年度
新聞稿
質詢
2020 - 2021 立法年度
2019 - 2020 立法年度
2018 - 2019 立法年度
2017 - 2018 立法年度
2016 - 2017 立法年度
2015 - 2016 立法年度
2014 - 2015 立法年度
2013 - 2014 立法年度
2012 - 2013 立法年度
行政長官答問會
會議影片
2016-2020 會期
2012-2016 會期
對政府的建議書
參加委員會
工作重點
2020-2021 立法年度
2018-2019 立法年度
2017-2018 立法年度
2016-2017 立法年度
反修例風波及抗疫期間致政府信函
已經公布與旅遊業相關的紓困措施
活動寫照
傳媒訪問
工作報告
報章專欄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業界連結
香港旅遊業議會
香港旅遊業議會轄下八大屬會
酒店業
航空業
香港旅遊發展局
個人簡介
聯絡我們
1237
larger than 767
首頁
議會事務
大會發言稿
2016 - 2017 立法年度
致謝議案——經濟發展(2017/02/15)
致謝議案——經濟發展(2017/02/15)
致謝議案——經濟發展(2017年02/15)
代理主席,我發言支持今天的致謝議案。行政長官梁振英先生已決定不爭取連任,所以這可說是他特首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報告的篇幅和內容,看來都較以往更豐富和全面,可視為本屆政府 5 年來的一份工作總結。當中對香港社會的深層次矛盾問題,包括房屋、人口老化、退休保障和醫療衞生服務等各方面,都有專門和詳盡的論述。
代理主席,在今年的施政報告中,涉及旅遊的章節很少,新意也不多,主要內容包括以下數點:第一,鑒於會展用地不足,將於 2019 年在灣仔運動場建設新的會展設施;第二,配合慶祝香港回歸祖國 20 周年,政府和香港旅遊發展局("旅發局")會舉辦多項大型活動,包括高峰論壇、文物展覽、體育盛事和燈光匯演等,吸引高增值過夜旅客;第三,政府將於本年度內為啟德郵輪碼頭旁的"啟德旅遊中樞"進行招標,打造世界級的旅遊亮點。
事實上,上述除回歸 20 周年的慶祝活動可於今年對旅遊業帶來提振作用之外,其他內容均屬長遠規劃。當中"飛躍啟德"計劃已提出多年,"啟德旅遊中樞"只能算是其中一部分,不算是新項目。此外,施政報告內也沒有提出切實的短、中期措施,支援旅遊業的發展。
反觀在其他非關旅遊業的章節中,散落了不少有助旅遊業發展的相關元素,當中包括:
第一,開放簽證安排。政府已與白俄羅斯就雙方的互免旅遊簽證安排達成共識,並計劃放寬柬埔寨簽證安排;
第二,在大嶼山的大澳、水口和貝澳等作為鄉郊保育政策的先導地區,推行一系列自然保育和教育、活化舊鄉村建築、推廣生態和文化旅遊等鄉郊保育工作;
第三,改善多個偏遠的公共碼頭,方便市民和旅客往來一些郊遊景點和自然遺產,首階段包括約 10 個位於新界和離島區的公共碼頭;
第四,支持民間力量保育鄉郊環境,在荔枝窩進行活化工作,以復育當地鄉郊生態、人文和建築環境;
第五,建設單車友善環境,包括在洪水橋、元朗南等新區提供單車徑,在啟德發展區內的休憩場所推展約 13 公里長的單車徑網絡,把現時分散的新界單車徑路段串連起來,提供一條貫通新界東西,全長82 公里的單車徑;
第六,"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涉及 19 個歷史建築項目,其中8 項已完成活化並對外開放,當中 4 個項目更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的文化遺產保護獎項;
第七,西九文化區多項文化藝術設施相繼落成,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亦準備落戶西九,增強了文化區對市民和海內外遊客的吸引力;
及第八,組織電影業界"一帶一路"推廣團,到伊朗、印尼、馬來西亞和印度等有潛力的國家,吸引電影界來港進行後期製作和外景及協拍工作。
上述 8 個項目均與旅遊業息息相關,但卻分散在施政報告的不同章節內,由不同政策局負責。試想一下,如設有一個旅遊局,上述設施便會反映在統籌旅遊的資源上,而且可以啟發出更多、更寬的旅遊規劃思路。
代理主席,不少國家和地區都設有旅遊局,負責旅遊統籌、規管和推廣工作,香港現時卻由旅遊事務署、香港旅遊業議會和旅發局3 個機構分別負責,將來即使成立旅遊監管局,也只是負責監管,解決不了旅遊規劃的問題。所以,業界普遍要求成立旅遊局,希望政府可以積極考慮。可是,在目前情況下,旅遊監管局的成立已是既成事實,為使旅遊業可以健康發展,我們希望政府考慮設立跨政策局的高層次委員會,負責協助、協調不同政策局,統籌與旅遊相關的項目,以便這些旅遊項目能以最大程度發揮最大作用,而非像現時般,各政策局在推行政策時各自為政,缺乏溝通而欠缺統籌。
代理主席,有關旅遊監管局的條例已開始進入立法程序,是次立法工作將對旅行社、領隊和導遊的發牌和規管架構帶來巨大轉變,亦將會影響旅行社的經營生態。我希望在立法過程中,當局要繼續聽取業界聲音,使法例在得以發揮監管作用的同時,又不會窒礙業界發展,甚至可收支援旅遊業可持續發展之效。
過去兩年,旅遊業受到不同程度的衝擊,香港的經濟和就業都受到直接影響。我們希望下屆政府多關心旅遊業的發展,不要一方面說旅遊業是四大經濟支柱之一,另一方面卻說無能為力。我自上屆立法會開始,一直建議政府制訂短、中、長期的旅遊規劃措施,有統籌、有步驟地發展香港的旅遊業。然而,數年過去了,除了就現有設施作出修補之外,其他能實質有助旅遊業擺脫困境的措施並不多。
對比之下,鄰近的珠海橫琴和澳門均有計劃、有步驟地作出旅遊規劃,香港可以借鑒的地方確實不少。以澳門為例,自數年前內地開始打貪,逐步重創其博彩業後,澳門改以 "世界旅遊休閒中心 "為 標,在策略上醞釀由單純博彩向家庭度假轉型。2016 年的全年訪澳旅客人次雖只較 2015 年微升 0.8%,但過夜旅客卻增加了一成,反觀香港去年的整體接待旅客總人數反而下跌了 4.5%。由此可見,有規劃、有步驟地部署旅遊業發展,才能在不斷變化的經濟大環境中立於不敗之地。
代理主席,自 2003 年內地開放讓自由行旅客來港後,香港入境旅遊業無疑依靠了內地市場,訪港旅客中有超過75%為內地旅客。因應內地旅客的消費需求,香港一直以傳統景點及購物作為宣傳,所作投資亦以人造景點為主,但人造景點投資大、容易被其他地區複製,需要不斷注入新元素,否則會缺乏新鮮感。香港作為購物天堂的美譽亦因受周邊競爭及內地旅客消費模式的改變而無以為繼,所以有關政策局實有責任重新調整旅遊業投資及宣傳策略上的安排。
近年,我們可以看到政府在推動盛事方面不遺餘力,其中一直備受歡迎的國際七人欖球賽,已有 40 年歷史。據調查顯示,該項賽事有 44%觀眾來自海外,每人平均消費額達到 21,000 元,每次活動可帶來 370,000,000 元收入,是香港最有亮點的盛事活動。近年舉辦的美酒佳餚節、香港單車節,以及去年推出的電動方程式賽車香港站,都是有發展潛力的盛事活動。
旅發局正醞釀邀請世界知名的電子競技比賽來港落戶。有調查顯示,電子競技行業的博彩價值已超越高爾夫球和英式欖球,成為世界上第七大行業,產業潛力巨大,深受年輕人喜愛。我希望這類新型產業能發展成為有國際聲譽的招牌盛事,吸引更多過夜高消費旅客來港,以及提升香港的國際形象和地位。
代理主席,旅發局今年即將推出舊城中環的推廣方案,將中環的旅遊景點重新整合,向旅客推出多條涵蓋歷史建築、藝術文化、時尚生活及美食娛樂等主題的漫步遊路線,我覺得這種推廣方向值得鼓勵。香港旅遊業要多元化,必須從本土文化、地區特色入手。
香港融匯了多元文化,有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目前已有 10 項獲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中大坑舞火龍、長洲太平清醮、端午龍舟賽已成為遊客喜愛的節慶活動。香港首份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列出了 480 個項目,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是開發旅遊資源的寶藏。以武術為例,清單中列出了 10 多種武術項目,有自北向南傳入香港的山東太極螳螂拳、少林七十二絕技之一的鐵臂功、佛山洪拳。在戰亂時代,各門派傳人流落香港避世,開班授課,加上香港本土武術門派,興起了一陣習武熱潮,舞龍舞獅更是節慶日不可少的表演項目。所以,這些都是值得我們研究和考慮推出,對旅遊業有幫助的項目。
代理主席,綠色旅遊在全球早已流行,香港行山線路眾多,交通方便,毗鄰市區,獲不少遊客視為健行天堂。麥理浩徑被國家地理頻道評為全球 20 條最佳行山路徑之一,而早在 2004 年,龍脊便獲《時代周刊》選為亞洲最佳市區遠足徑,每年前往郊野公園的遊客達1 100 萬人次,不少海外旅客更專程來港行山、觀鳥。我們還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可的世界級地質公園,是罕有位於國際大都會之中的世界級地質公園。西貢東壩的火山岩經這兩年多的宣傳後,也較以前更受關注和歡迎。
圍繞這些香港本土特色元素,可以開發的資源實在太多。香港是全球首屈一指的旅遊城市,在歐睿信息諮詢公司發布的"全球百大旅遊目的地城市"排名中,香港在 2015 年以 2 669 萬人次的過夜旅客,連續 7年蟬聯第一。這說明香港對高消費旅客是絕對有吸引力,我們應重新包裝這些旅遊資源,吸引當天往返旅客變為過夜旅客,讓過夜旅客多停留數天,從而發展高消費增值旅遊。
利用本地元素發展旅遊,不一定需要興建大型景點,只要從現有資源入手,在現有設施加入旅客需要的元素,再有重點地及分不同階段作出推廣,向世界及本港市民推廣和宣傳香港富有特色的旅遊資源,從而起保育和傳承的作用,一定可收一舉多得之效。盛事之都、多元本地文化、天然景致,這些都是我們的寶貴資源,政府有責任做好保護和宣傳,體現香港更有價值的另一面。
代理主席,我謹此陳辭。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