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構安全城市 (2013/06/19)

建構安全城市 (2013/06/19)

2013年6月19日建構安全城市

  主席,香港一直是全球治安最安全的城市之一。根據英國智庫列格坦進行的2012年全球繁榮指數調查,香港的安全治安排名由2011年的第十八位大幅上升至第五位。香港2012年整體罪案數字,平均每10萬人為1 064宗,遠低於其他大城市如倫敦、東京、多倫多、紐約和巴黎等。香港安全的治安環境,是我們接待遊客及吸引投資的基礎,也是值得肯定的競爭優勢。

  我認為,單以中國城市競爭力研究會發布的這一份中國最安全城市排行榜的結果,便斷定香港是一個不安全的城市,未免過於片面及不公平。此份排行榜評價安全城市的其中一個指標,是在評價的年份並無發生特大安全事故。在2010年,香港排名榜首,而在2011年及2012年,則由於發生花園街大火及南丫島海難導致排名在30名之外,但我們並不能因此就認定香港的整體安全環境在惡化。在綜合和對比各項數據後,我認為香港仍是中國以至國際上最安全的城市之一。

  但是,值得我們反思的是,近年來發生的一系列表面上看似“意外”的事故,其實暴露出我們的城市開始因樓宇老化、設施老化、人口老化可能出現的各方面安全隱患問題,需要當局認真面對,積極解決。

  首先,是居住安全的問題。土瓜灣唐樓倒塌和花園街的大火慘劇,就明顯因為樓宇老化、走火設施不足而引致嚴重的傷亡,雖然屋宇署由2012年6月起,針對舊樓推出強制驗樓和驗窗計劃,但驗樓計劃目前只局限在公共空間和外牆的僭建物,單位內部無法覆蓋,成效尚待觀察。近年樓價、租金高企,“劏房”不止是低收入家庭的選擇,亦是不少年輕單身人士的選擇。一些無良業主為增加收入,不顧樓宇安全,為單位加裝獨立廚房、廁所,內部的主力牆被拆去,地臺被升高用作鋪設喉管,加重樓宇負擔,加上亂搭電線和阻礙走火通道,安全問題逐漸浮現,令人擔憂。我希望當局在巡查時不要流於形式,要認真執法。

  其次是公共設施的安全問題。南丫島海難事故的調查結果相當震驚,13年前海事處測量船“水文一號”因水密艙穿洞而一度沉沒,卻沒有獲得足夠重視。“水文一號”與“南丫4號”沉沒性質類似,同是水密艙失去應有功能,如果當局能根據當時發生問題的原因作出檢討,對設施過舊的船隻及時制訂措施,海難的結局便有可能完全逆轉。此外,今年4月7日赤鱲角機場發生登機橋翻側倒塌事故,意外中1名工人受傷及令國泰客機受損。事故雖然沒有造成嚴重的傷亡,但亦帶出機場公共設施老化問題,當局一定要引以為鑒,通過舉一反三找出香港各公共設施的隱患,避免災難性的意外再發生。失去39條寶貴生命的南丫島海難換來的教訓,代價實在太沉重。

  最後是交通安全問題。根據職業安全健康局2010年進行的一份職業司機健康狀況調查報告顯示,52%受訪司機表示在過去3個月出現持續的身體不適,有39%的非專營巴士司機在駕駛時頭暈或打瞌睡,其中有52.9%表示每天平均睡眠時間只有5至6小時。資料顯示,單是2009年至2012年期間,警方交通意外調查便發現55宗意外或與司機健康欠佳有關。目前專營巴士公司規定50歲或以上的車長每年須接受身體檢查,但尚有大批的非專營巴士、小巴、的士司機,並沒有強制驗身的要求。其中旅遊巴的司機工作時間長、工作環境欠佳,即使僱主願意提高薪津,也難以吸引年輕人入行。面對職業司機年齡偏高問題,當局擬修例降低所有駕駛者強制進行體格檢驗的年齡,提前至60歲,我表示支持。同時,建議勞資雙方共同協商,編排較理想的工作時間,讓職業司機有足夠的休息時間,以減低長時間駕駛工作引起的安全問題。

  香港是國際大都會,但在繁榮背後存在人與設備老化的問題已是不爭的事實,當局一定要正視,觀念及措施不能一同老化,要切實、認真地尋求解決辦法,不能讓悲劇再發生。

  代理主席,我謹此陳辭。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