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西九文化區計劃開支 (2013/6/26)

關注西九文化區計劃開支 (2013/6/26)

2013年6月26日關注西九文化區計劃開支

  主席,西九文化區此項龐大工程建設成本超支,已成事實。即使政府和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西九管理局”)尚未公布財政細節,但從確定戲曲中心建築成本由原有的13億元上升至27億元,以及近年建築成本上升近一倍來推算,整個工程的預算有可能比原有撥款216億元上升近一倍。我十分同意謝偉銓議員的意見,要求西九管理局制訂更有效的成本控制方案,並從增加經濟效益方面多加考慮,避免西九文化區計劃(“西九計劃”)變成“大白象工程”。

  西九文化區的建設時間長達20年,建築材料、人力成本及外圍環境時刻在發生變化。對於工程超出預算,我表示理解,並支持政府在合理範圍內繼續為項目建設投入資源。文化區的位置十分優越,如果營運得當,可有效地推動文化活動及創意經濟的發展;相反,若當局為求計劃完成,不顧財政超支及未來營運中存在的問題,為投放而投放,加上營運不善,花費又無節制,收入亦不穩定,則有可能成為一個巨大的“財政黑洞”。

  主席,我的說法並非無根據,謝偉銓議員在修正案中提及,戲曲中心在設計比賽的評審準則中,“成本效益/經濟效益”因素只佔10%,令人質疑西九管理局對整個西九計劃經濟效益的重視程度。事實上,從2008年政府提供的討論文件中看到,整個西九文化區內的文化設施,成本的回收率確實不高。區內十多個文化藝術設施,只有大劇院、展覽中心和大型表演場地能夠在營運上有盈餘,其他核心文化設施並不可以在財政上自給自足。

  以M+博物館的營運為例,以2008年的價格計算,M+的前期建造及購買展品的預算達48億元,未來每年營運成本的赤字高達3億元,但每年的目標回報率只有18%,是十多個設施中投入最大、產出最低的,整個西九文化區的營運赤字大部分也來自M+。香港能擁有一個具有國際水平的藝術展館,市民是贊同的,但是否值得讓市民背上如此巨大的財政包袱呢?問題是值得探討的。M+即使在未來未能提供與其投入相匹配的效益,回報率亦應與其他先進國家同類展覽館看齊,如無法做到,將為政府帶來極大的財政隱患。

  主席,政府2008年向立法會提交的撥款融資方案時提及,西九文化區營運的資金周轉,主要依靠政府撥予的商業、零售、飲食、娛樂設施用地租金,作為經常性的收入來源,以彌補文化藝術設施的營運虧損。租金收入成為西九文化區的“生命線”,這些設施如何規劃,成為未來西九文化區收入的關鍵。有測量師估計,若西九文化區將原定一點八一倍的地積比例增加至兩倍,區內可增添77 000平方米商業樓面,單以地價計算,已可以接近百億元;若新增樓面可全數租出,每月的額外租金收入可超過5,000萬元。對於不影響西九文化區整體規劃,略微提高地積比以增加收入方案,我表示支持。除租金收入外,西九管理局亦應想方設法提高整個文化區的經濟效益,提高回報率。

  主席,西九文化區的建設,從籌備到投入營運的時間跨度很長,2008年政府向立法會提交的申請撥款財務報告,當年估計建築成本及員工工資成本每年各上升2%,但短短5年間,建築價格已上升接近一倍,估計大部分項目的收支預算已不適用。為免重蹈覆轍,我建議當西九工程的第一階段完成並投入使用後,當局應該全面檢討其投入及回報,若與預算相差太遠或赤字數額過大,應重新檢討第二階段的撥款安排,同時向公眾作出一個合理的交代。

  主席,我謹此陳辭。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