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2014 施政報告發言 - 經濟發展 (2014/2/12)

就2014 施政報告發言 - 經濟發展 (2014/2/12)

就2014施政報告發言 - 經濟發展 (12/2/2014)

  主席,在這個辯論環節,我會重點說一說大家關心的旅遊業。回顧過去1年,香港旅遊業可以說是憂喜參半。喜的是,2013年全年,共有5430萬人次的旅客訪港,增長超過11%。大量旅客訪港,帶來了龐大消費,帶動了相關產業,為低技術勞工提供大量就業機會。去年6月,啟德郵輪碼頭正式啟用,是香港近年重點建設的大型旅遊基礎設施,令香港具備成為亞太區郵輪母港的條件。但是,憂的是政府始終對發展旅遊業缺乏長遠規劃和目標,一直被動地接受旅客,旅客日增而衍生的問題也越見突出,尤其集中在一些旅遊旺區和部分的民居,為居民的生活帶來不便,令社會出現了一些負面的聲音,甚至要求限制內地人來港,要求增設旅客陸路入境稅。我認為這些做法只不過是“斬腳趾避沙蟲”,無助解決問題。我們應該以積極進取的態度去面對和分析問題,從中找出解決的辦法。

      今年,特首的施政報告,能夠聽取我們業界的聲音。與去年相比,有較長的篇幅及專門的章節講述。可是,所提出的策略,主要體現在長遠的發展方向,對當前本港旅遊業所面對的主要問題,以及如何化解因旅客增量所衍生的一系列民生困擾問題,並沒有具體的措施,可以說是“遠水難救近火”。

      而上月政府公布的《香港承受及接待旅客能力評估報告》,提供較全面的資料,為香港提升接待能力提供依據。根據評估報告推算,到2017年將有7 000萬旅客訪港,到2023年將達至1億人次。面對大量旅客訪港,香港旅遊業要健康發展,最大問題就是如何制訂短、中期的具體措施,以及長期的旅遊規劃,投入資源,分流旅客。根據有關資料,去年5 430萬人次的旅客中,“一簽多行”約佔1 100萬人次,當天往返的短線旅客約佔1 600萬人次,內地過夜旅客約佔1 300萬人次,海外旅客大約接近1 400萬人次。如果以內地過夜旅客平均2.5晚計算,1年平均每天在香港各區流動的內地旅客,我粗略估計一下,大約是16萬人左右,實際客流量的數字並不是想像中那麼驚人。我們看看一些區域,有時一個區的住宅人口有差不多五、六十萬人。現在的問題主要是出於內地旅客過於集中數個地區、大節假期及周六周日,直接影響部分地區居民的生活。所以,只要政府下決心,多聽不同業界的聲音,問題是可以逐步解決的。

      主席,到2017年我們接待的旅客達7 000萬人次,我們應該先考慮人數超過一半的當天往返旅客,針對這部分以短線旅遊為主的珠三角旅客,在短期措施方面,政府可以充分利用現有的旅遊資源,包括建築、增加對知名度不高、客流較少的郊野公園、地質公園、單車徑、歷史古蹟、博物館和展覽館等的宣傳,加入旅遊元素,通過優化和重新包裝,提高其使用率,以滿足不同類型旅客的需要,逐步紓緩傳統旅遊區和知名景點的壓力。

      除了要設法分流短線客,政府亦應該主動關注一些內地旅行團經常活動而且居民較多的住宅區,例如觀塘、土瓜灣、紅磡和北角等,根據當區的實際情況增加旅遊巴泊車位、加派人手疏導交通和維持現場秩序。旅行社及領隊亦要作出配合,盡量避免旅客過度擾民。只要措施得當,居民會諒解,亦不會無理地抗拒內地旅客。

      在中期措施方面,這次施政報告中提出研究在港珠澳大橋口岸人工島設立購物、餐飲等設施,我對此表示歡迎。但是,我和其他議員提出在邊境興建大型購物城的建議卻未得到任何回應,政府應該積極考慮通過增加邊境購物區,轉移以購物為主的“一簽多行”旅客及部分短線旅客。此外,正在興建的西九文化區位置優越,與成熟的尖沙咀廣東道商圈連成一片,又毗鄰即將通車的高鐵站,只要再增加一些吸引旅客消費和旅遊的元素,完全有條件打造成為旅客必遊之地,既可以疏導現時的旅客,亦可以提升西九文化藝術區的價值,形成良性循環。

      主席,10年後,訪港旅客可能達至1億人次,政府現在務必作出長遠打算。大嶼山發展諮詢委員會已經成立,委員會應該積極研究將大嶼山發展成為旅遊島的可行性。在現有的資源下,增加島內酒店用地,以及其他旅遊交通配套設施。旅遊島如果能夠建成,將大大提升香港整體的接待容量,對香港未來旅遊發展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此外,政府已啟動城中樂園 “飛躍啟德”的規劃設計,開發更多更有特色的旅遊景點,令旅客有更多選擇,令香港各區有更均衡的旅遊發展。我表示支持,希望能加緊進行。關於第三條跑道及酒店供應亦與旅遊發展息息相關,我會在另一個辯論環節提出我的看法。

      旅客不是洪水猛獸,香港是好客之都,我們不可以篩選旅客,更不能夠把客人拒諸門外。正當我們有人歧視內地人之際,面對我們對面海的橫琴和澳門,正在大興土木,虎視眈眈,待港珠澳大橋建成後,會進一步大量吸納內地旅客。如果我們繼續自以為是,不思進取,只會削弱香港在區內的競爭力,令內地甚至海外旅客對我們失去興趣,減低來港的意欲。當各旅遊及相關的服務行業面臨危機的時候,我們已經恨錯難返。

      主席,施政報告中提出高度重視旅遊業的聲譽,現正草擬成立旅遊業監管局(“旅監局”)的新法案,規管旅行社行業,並於下個立法年度提交立法會。就旅監局新架構立法的問題,我有以下建議。第一,立法的原意是規範旅行社的運作,提升香港旅遊業的聲譽,並非要扼殺旅行社的生存空間,所以必須審慎研究保證金制度,讓所有守法的旅行社維持現有續牌條件,不要設置太多不合理的限制,以免造成大型旅行社壟斷的局面。第二,根據內地旅遊法實施之後的變化,政府應該與內地有關部門一起檢討未來旅監局及旅遊業議會在監管內地團的分工,保障內地客的權益,徹底改變零負團費造成的問題。第三,希望新的規管機構成立後,應保證維持牌費一段時間不變,不能以增加旅行社牌費來維持規管機構的營運開支。

      最後,旅遊業界高度關注取消強積金對沖機制的呼聲,香港有98%是中小企業,僱主面對租金、工資上升,又要承受最低工資的壓力,經營成本節節上升。若再取消強積金對沖機制,會令這些企業大失預算,進一步壓縮中小企的生存空間。我反對取消強積金對沖機制,退休保障要靠個人、僱主和政府三者一起承擔,政府應該主動承擔責任,優化強積金的種類和功能,讓“打工仔”有更完善的退休保障,而不是將所有壓力轉移到僱主身上。

      旅遊業是香港四大經濟支柱之一,希望政府能多關注其發展狀況,配合適度的政策支持,使香港的旅遊業能夠持續地健康發展,成為區內最有影響力、接待能力最強的旅遊目的地。

      主席,我謹此陳辭。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