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青年人向上流動的機會 (2014/12/19)

增加青年人向上流動的機會 (2014/12/19)

增加青年人向上流動的機會 (2014/12/19)

  主席,過往20多年,香港利用內地改革開放的契機,經歷過經濟高速增長的時期。但是,隨着內地對外開放程度的增加,內地逐步減少對香港的依賴,以致近10年香港經濟增長進入了平穩期,工資增幅有限,加上每年有大量高學歷的學生走入社會,在競爭激烈的情況下,更令青年人難以找到理想工作,無論大學畢業生或一般的青年人都無不感到香港缺乏向上流動的機會,迷茫看不到前景。最近的佔領運動就暴露了青年人對社會的不滿情緒,政府是時候反思青年人的訴求,“青年興則國興,青年強則國強”,制訂相應的教育政策,令青年人對前景有信心,這是關乎到香港的未來。
 
  有人提議,只要增加高等教育學位,提升香港青年人的學歷,就可以解決青年人向上流動的問題,我認為問題並不是想像中那麼簡單。以內地大學為例,近年內地因應各方面的訴求大量增加學位,大學生增多了,但僱用單位並不需要如此多沒有工作經驗的大學生,不少大學生亦因為學歷較高而不願意從低做起,造成畢業後就馬上失業的局面。香港也出現了同樣狀況,當年政府為解決無法升讀大學的學生的學位問題,增加了副學士學位課程,但事實證明,副學士只能暫時紓緩學生升學問題,但學歷卻得不到僱主的認同,畢業生根本不能夠學有所用而找到合適的工作,以至影響他們向上流動的信心。
 
  主席,香港的失業率很低,接近全民就業,不少行業還面對招聘困難的問題。與旅遊相關的零售、酒店、飲食、交通、旅行社等行業,同樣要面對人手短缺的問題。青年人不願意入行,問題源於青年人對這些行業不了解,看不到前景,擔心入錯行,找不到自己喜歡的職位,所以感到前路茫茫。我很贊同田北辰議員的修正案,要增加青年人向上流動的機會,應該制訂相應政策,協助未能適應傳統考試制度的學生。
 
  “行行出狀元”,沒有大學學歷不等於沒有前途,關鍵是要了解自己的興趣及發展的出路,與家人商討,預早作好打算。沒有把握升讀大學的學生其實可考慮選讀職業學院,畢業後的出路並不差於大學畢業生。以香港職業訓練局支持的中華廚藝學院(“學院”)為例,業界稱學院是香港飲食業的“少林寺”,學院每年有1 200個畢業生,僱主爭相聘請,供不應求。畢業生起薪點超過1萬元,可媲美大學生,酒店行政總廚的年薪更高達100多萬元。儘管酒店及餐飲業的就業和晉升機會多,但家長及青年人對這些行業的前景並不了解,加上類似學院的學位嚴重不足,導致有專業技能的人手在行內非常短缺。青年人只要有一技傍身,出路同樣不錯。
 
  我建議當局應該根據香港的主流產業,進一步完善及強化職業教育,讓有不同興趣的青年人可以有更多專業培訓選擇,打好基礎,增加向上流動的機會。德國的“雙軌制”教育制度很值得我們參考。按照“雙軌制”的模式,德國的中學生到了十五、十六歲就必須選科,決定是否參加職業訓練;如果參加,他們就會離開普通中學入讀職業學校,選擇護理、金融、工藝、設計、餐飲等方面的培訓,在職業學校的青年人一邊學習理論知識,一邊在企業參加實習。2011年,德國有超過140萬名學員參與職業教育培訓,約佔大學生和中學生60%。這種培訓模式令聘用的僱主立即受益,學員亦能學以致用。
 
  主席,由於香港政府規劃不足,一般家長對職業學院存有偏見,以為低人一等,難有出路。其實,香港公司聘請員工除了視乎學歷外,更重要是看有否相關的專業經驗及知識,曾參加專業教育的學生會較沒有相關經驗的大學生更受歡迎。希望當局在檢討教育政策時,可參考德國的教育模式,強化行業的專業資格,同時研究企業及政府部門對資格的認可,令青年人可通過不同的學習渠道,增加對未來向上游的信心。
 
  主席,我謹此陳辭。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