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訂單車友善政策,將單車定為交通運輸工具(2017/06/15)

制訂單車友善政策,將單車定為交通運輸工具(2017/06/15)

制訂單車友善政策,將單車定為交通運輸工具(2017/06/15)
 
姚思榮議員:代理主席,以往以單車作為主要交通工具的地區,被視為落後的象徵,但近年很多城市推廣以單車代步,並視為一種低碳、環保,又能達到健身效果的出行方式。特別是在西歐和北歐的一些城市,政府將單車定位為一種大眾交通工具,令其普及程度不斷提高。舉例而言,荷蘭人口有 1 600 多萬人,卻擁有 1 900 多萬輛單車,單車出行佔全國交通客運量的四分之一。2013 年 1 月,英國倫敦市首設單車專員一職,目的是推廣單車出行,解決交通擠塞、空氣污染和市民缺乏運動的問題。

許智峯議員提出的議案要求政府制訂單車友善政策,將單車定位為公共交通的一部分,原意是好的,但我們亦要實事求是,若要將單車作為涵蓋全港範圍的交通工具,我覺得條件並未成熟,所以持保留態度。首先,香港公共交通方便,以單車代步的效果會適得其反。香港市民主要依賴高效的公共交通系統,私家車所佔比例較其他地區為低,與歐洲、美國和內地城市不同,這些地方地大,道路寬闊,公共交通便捷程度受制於客觀環境,需要以私家車代步,推廣以單車代步有助減輕對私家車的依賴,效果會較為明顯;而香港地少人多,在發達地區中,其人均私家車擁有量是最低的。如果以單車作為交通工具,對減輕私家車依賴的成效有限,更可能會鼓勵市民由使用公共交通工具轉為單車出行。根據政府統計,2015 年公共交通服務的每天乘客量為 1 260 萬人次,試想想,如果有 10%的人選擇踏單車出行,每天在主要交通道路上會有數以十萬計,甚至百萬計的單車行駛,對現時已經擠塞的道路交通肯定會雪上加霜。

其次,香港的道路複雜,單車行走有限制,若單車在主要道路上與其他交通工具一同行駛,為了保障行車安全和交通秩序,必須為單車預留專線。以目前在香港市中心的交通設施而言,具備條件的道路並不太多。此外,香港本身地形複雜,特別是港島,上落斜坡的斜度極大,有條件建立單車徑的只是海濱,以及九龍和新界人口分散的地。

第三,現時的法例與市民在安全使用單車方面的意識仍存在不少差距,如果貿然將單車定位為主要交通運輸工具,甚至將電動單車合法化,將會帶來不可預計的後遺症。代理主席,雖然將單車作為主要公共交通工具不太合適,但我認為單車可以繼續定位為康樂消閒工具,以及推動綠色旅遊的重要元素,亦可以在部分有條件的地區作為市民的代步工具。近年,政府在規劃新發展區時亦預留了不少土地興建單車徑,包括貫穿新界東西、全長 82 公里的超級單車徑,而在東涌擴建的新市鎮,以及啟德發展區、西九文化區、洪水橋、元朗南等不同區域的新區,亦加設了單車徑,這些做法將有利於把單車徑串連成為有規模的單車徑網絡。

至於港島區,地小路窄,在傳統道路興建單車徑,幾乎是沒有可能的,只能在海濱進行更新工程時,一併興建單車徑。目前,港島大部分海濱規劃為市民的公共休憩空間,地勢平坦,單車徑所佔的位置有限,只要政府有決心,設法將海濱各路段串連起來,成為環島單車徑,我相信一定會受市民和遊客歡迎。

代理主席,最近全球流行共享單車,香港的沙田區亦率先引進了這套 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統,用戶可以使用手機 App(應用程式)查找附近的單車,掃描 QR (Quick Response) code(二維條碼)打開單車的智能鎖,使用後可以把單車停泊在不影響交通的地方。這種系統的好處是方便使用者,並可通過定位系統了解用戶的使用習慣,根據需求隨時調配車輛,避免因為失誤造成資源錯配。香港居住空間狹小,不方便在家中存放單車,而共享單車可隨時取用,方便省時,將會是未來的趨勢。因此,政府在進行規劃時,應該在有條件的單車徑預留泊位,為共享單車創造條件,方便市民和遊客,加強單車遊覽在旅遊中的角色,這樣將可以為我們的旅遊業增加具吸引力的新元素。

代理主席,我謹此陳辭。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