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議事規則》第 16(2)條動議的休會待續議案 (2019/06/27)

根據《議事規則》第 16(2)條動議的休會待續議案 (2019/06/27)

姚思榮議員 :代理主席,我發言支持張華峰議員提出的休會待續議 案。張議員提出休會的目的,是希望大家集思廣益,讓政府可以為社 會回復穩定平和,作出有效的應對措施,並讓香港重新出發。 代理主席,在《逃犯條例》的修訂上,政府解釋不足,諮詢時間只有短短 20 天,回應時亦過於專業。我亦曾參加保安事務委員會數次討論,律政司司長和保安局局長所作的回應我很多時也聽不明白。 他們引經據典,講述按哪條條例應如何解釋,令人聽得一頭霧水。我也曾經詢問他們為何以這方法解釋,他們回應表示,因為他們分別屬 於律政司和保安局,所以解釋時須因應相關法例提述的情況,不能隨便解讀。正因如此,大家根本不知修訂條例中哪些條文可以幫助市民、哪些層面的影響實際上十分小,而這亦是造成日後眾多問題的其 中一個因素。

在宣傳方面,政府沒有利用宣傳機器,解釋修訂條例中的一些精 髓。當局連"懶人包"也不敢發出,原因是害怕"懶人包"太過簡單,無 法解釋修訂條例的內容,結果公眾繼續有很多疑問。坊間的反對派見此為大好機會,利用政府解釋的不足,發出各種不同的報道,因為他們無須負責任,所以便可利用不同角度誤導香港市民和青年人。

為何今次會有這麼多人遊行呢?正正因為很多人確實不明白修訂條例對大部分人也不會構成問題,主要是極少數人會因為犯罪而有機會被引渡,結果卻令事情越鬧越大。

大家可以看看法例修訂,現時只涉及 37 種罪類,可作移交的刑 期已被政府調高至 7年,而移交地必須跟香港有同樣的罰則,例如香 港沒有政治犯,如果在香港的逃犯是在其他地方犯下政治罪,則無須被引渡。就着這種種情況,如果大家能夠聽清楚、了解清楚,便知道有關問題不會發生,而大家便不會有這麼多誤解。可是,因為先入為主,所以不論政府現在如何解釋,大家也聽不入耳,只認為政府是欺騙他們。在這種情況下,自 6 月初便爆發多次大規模集會,甚至出現 激烈的抗爭行為,令社會各階層,包括立法會會議的氣氛轉趨緊張。

回顧今次政府提出的法例修訂,主要目的是處理陳同佳台灣謀殺案,以及堵塞現有法律漏洞,但經過立法會事務委員會討論後,也未能釋除大家的疑慮。再者,我們本可成立法案委員會跟進,但由於立 法會出現種種衝擊事件,令議員沒有機會在法案委員會詳細討論法例修訂。我認為這是反對派有心造成的情況,使《條例草案》被迫直接 提交大會進行二讀和三讀的程序。這做法當然不理想,但正因為大家 不了解整個情況,所以才會觸發大規模的示威行動。

在 6 月 12 日,我們看到早段的示威較為平和,但到了下午 3 時, 已經有部分狂徒衝擊警方防線,企圖衝入立法會。我當時從電視畫面 看到,3 時多已有很多暴民企圖衝入立法會,警方當時沒有預計這突 然的行動,所以向後退。我當時十分害怕,因為大樓內有 8 位立法會議員和大量職員,也有很多警員。如果當時情況失控,這些狂徒打破玻璃衝進立法會,大家試想象會發生甚麼情況呢?有多少人會受傷呢?警員、職員,甚至是立法會議員,又或是衝進立法會的示威者, 又會發生甚麼事呢?大家想一想,這情況是否相當危險呢?因此,當 時警方立刻執法,施放催淚煙,甚至發射橡膠子彈和布袋彈。我認為這是他們被迫作出的行為,但現在反而說成是警方無理施襲,這是毫不負責任的說法。有些政府高官甚至說看不到有狂徒進行襲擊,我不 明白有些人為何可以違背良心,說出這樣的話,而這證明大家已經出 現不理性的情況。

到 6 月 21 日中午,警察總部被包圍直至深夜,有部分示威人士 亦前往稅務大樓和入境事務處,務求癱瘓政府的運作,向政府施壓。 大家也看到這些癱瘓大樓運作的行動,不僅發生一次,而是兩次,現場很多前往交稅或辦理入境事務的市民也受到阻撓。這些事情是否我們想看到的呢?

昨晚又有一群示威人士前往警察總部,進行包圍行動,他們連一 位上班的警員也不放過,要不禮貌對待他,甚至有些人誣衊該警員挑 動示威人士。這些都是編造的,手法高明,但我不明白為何會有人相 信。我認為政府將來需要檢討,何以會出現這種問題。至於聽到這些 事情的人,他們是否也要想想為何會發生這些事情?即使事情發生在 攝錄機前,他們仍可以編造故事,但為何竟有人會相信的呢?

特首、律政司及保安局局長早前已分別親自向市民道歉,但事情未見緩和,致令各級官員十分沮喪。我們看到行政會議因而暫停了兩 次會議,我亦發覺事件已開始影響市民的日常生活,包括示威人士不定期阻塞道路、剛才提及的堵塞政府大樓,影響辦公的職員及使用的人士。社會亦開始撕裂,家人、同事和朋友之間談到這項《條例草案》, 有時候真的會吵起來。為何要導致社會撕裂呢?現時朋友或家人談天 時已避免談及這事,只談論其他話題,何必要弄致如此情況呢?

仇警的情緒升溫,甚至禍及警員無 辜的家人。大家可以易位思 考,如果大家因自己的工作做了一些事情,結果家人受到牽連,大家 有甚麼想法呢?為何有些人不同情警員,反而同情那些攻擊的人呢? 我不明白為何會這樣。警務人員在醫院執法,為何會被醫護人員辱罵 是狗呢?為何可以這樣?那位警員做錯了甚麼?為何社會可以分化 達如此程度?我希望大家思考一下:我們是否容許社會繼續如此撕裂 下去?

社會矛盾未見緩和,對民生、經濟會造成很深的影響。過去數月, 在中美貿易戰的陰霾下,我們看到零售業的業績已連續數月下跌。旅 遊業在過去數月好像未受影響,主要是因為港珠澳大橋及廣深港高速 鐵路兩大基建,但自 6 月出現示威後,旅遊業界不少成員開始接到海 外及內地業界查詢香港現時是否安全。然而,由於 6 月份的行程已預 訂了酒店、機票,所以要如期出發,但繼續下去,我很擔心七八月份 的情況。

商務旅客方面,我看到有部分旅客已經不來港,他們認為沒有必 要在不安全的情況下來港洽談生意,寧願減少來港,而以往來港逗留 數天的,現時也只會逗留一兩天。這些情況都是業界不想看到的。

在自由行旅客方面,我們看到 6 月份酒店旅客已出現下跌的情 況,入住率下跌約 5%,而整體收入亦下跌 10%,這可能顯示事件正 逐步影響經濟。七八月份 踏入旅遊旺季,業界估計如果這種情況持續,社會氣氛還是如此緊張,激烈的示威行動繼續發生,肯定會影響 香港的旅遊業、零售業、飲食業及相關行業。有時候,不單旅遊業的 酒店、旅行社受影響,包括物流、交通、娛樂、景點等也會受影響, 這是一種漣漪效應。我記得在 2015-2016 年度時,曾因"驅蝗行動"而 引致旅客人數下跌,當時的失業率上升了 0.1%,而香港整體零售業 的業績亦連續 20 多個月下跌,旅遊業與香港社會是息息相關的。

我認為香港立法會是一個論政、論事、論法例的焦點平台,如果 議會內繼續出現不理性的行為,將難以處理各項議題。現時我們看到 整個議會開始對人不對事,無法解決社會上的問題。昨天,我們看到 郭榮鏗議員與梁美芬議員對罵,我認為大家也有情緒,這已經變成不 是論政、論事的地方。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在議會上繼續討論是否 對香港的民生、經濟有幫助呢?現時香港社會如此動盪,我們是否還 要繼續這樣不理性的討論呢?如果這樣下去,對本港吸引海外資金 ──不要說吸引海外資金因為可能會有資金流出 ── 這對香港整體 經濟是否有好處呢?

因此,我認為繼續勉強開會是沒有意思的,大家只是在互相對質,甚至有些議員會利用這個平台表達政治訴求,讓支持者看到,但他們實際上並不想議政和解決問題。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我同意大家應冷靜想一想,積極面對未來,不要再在議會上出現眾多衝突,破壞 議會的誠信,留下更差的印象。

代理主席,我謹此陳辭。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