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下重啟經濟 (2021/03/24) (書面質詢)

在疫情下重啟經濟 (2021/03/24) (書面質詢)

問題:
 
  為應對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政府自去年年初以來多次實施各項抗疫措施(包括社交距離措施),重創零售、餐飲、娛樂、旅遊等行業的生意,並引發企業倒閉及裁員潮。有意見認為,政府執行抗疫工作已持續一年多,因此理應已掌握足夠的數據和經驗,在兼顧抗疫需要的前提下,推動經濟活動逐步重啟。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會否訂定更客觀的準則(例如本地確診或源頭不明個案宗數上升/下降至指定水平),以決定各項社交距離措施需否收緊或放寬;若會,詳情為何;若否,原因為何;
 
(二)有何新措施加強追蹤確診者的密切接觸者的工作,以截斷社區隱形傳播鏈;有何更嚴厲的防感染措施,以應付疫情惡化的情況;及
 
(三)會否制訂一個可兼顧抗疫需要的逐步重啟經濟活動(包括旅遊活動)的方案(例如,當本地確診或源頭不明個案宗數下降至指定水平時,因疫情而被指示停業的表列處所可以復業及旅遊活動可以恢復);若會,詳情為何;若否,原因為何?
 

 


答覆:
 
主席:
 
  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席捲全球,香港亦廣受影響。本港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反覆,餐飲業務處所及健身中心出現大規模群組爆發,社區隱形傳播鏈依然活躍。我們必須採取合適的措施嚴控疫情,以及進一步增加防疫措施的精準度,力爭在得到廣大市民的支持和配合下達至「清零」。
 
  就姚思榮議員提問的各部分,我現綜合回覆如下:
 
(一)及(三)社交距離措施有效防止病毒在社區內傳播並為感染控制措施中的重要一環,而實行嚴厲果斷的社交距離措施是政府成功遏止第三波疫情的關鍵。當中,《預防及控制疾病(規定及指示)(業務及處所)規例》(第599F章)規管餐飲業務以及15個類別的表列處所的營運模式,而《預防及控制疾病(禁止羣組聚集)規例》(第599G章)則限制於公眾地方及第599F章處所內進行的群組聚集。政府一直在平衡保障公共衞生、對經濟的影響以及社會接受程度等因素後,因應疫情發展果斷迅速地調整社交距離措施。在過去的疫情高峰期,政府在調整社交距離措施時的主要考慮因素是疫情的最新整體情況及風險評估,以減少社交接觸,及早切斷傳播鏈,果斷控制疫情。
 
  政府明白一些在第599F章下的處所以及與受限於第599G章未能舉行的活動有關的行業因疫情關係在過去一段時間經營相當困難,而多個行業的失業情況亦正在惡化。與此同時,市民經過連月抗疫,遵守社交距離措施的意識明顯有所下降。即使早前疫情嚴峻,市面仍有大量人流,不少人繼續舉行跨家庭聚會。有見及此,政府在考慮到經濟情況及社會接受程度等因素後,已經公布會採取更精準的方式調整社交距離措施,希望讓市民的生活盡快回復正軌的同時,亦盡量減低對經濟活動以及當中涉及的行業的影響。
 
  第四波疫情早前逐漸緩和,政府按當時疫情發展及風險評估,於今年二月十八日起逐步有條件地放寬社交距離措施,重開七個類別的表列處所(即遊戲機中心、健身中心、遊樂場所、公眾娛樂場所、美容院、按摩院及體育處所),並延長餐飲業務可提供堂食服務的時間至晚上十時及放寬每枱人數至最多四人。對比第三波疫情受控時放寬社交距離措施的安排,是次政府已經以更大幅度放寬有關措施,以期盡快在疫情許可的情況下,讓社交及經濟活動恢復。
 
  前述放寬社交距離措施安排的前提是餐飲業務及有關表列處所負責人須採取兩項新增的防感染措施,如下:
 
  措施(一):確保使用者在進入處所前利用其手機上的「安心出行」流動應用程式掃描「安心出行」場所二維碼,或登記有關人士的姓名、聯絡電話及到訪處所的日期及時間,並保留記錄31天;及
 
  措施(二):安排涉及處所運作的員工每14天進行一次有關2019冠狀病毒病的聚合酶連鎖反應核酸檢測,以及確保員工保留每次的檢測結果短訊記錄31天。
 
  考慮到餐飲業務及表列處所的風險,政府已於今年三月八日起,將所有這些處所的員工,加入政府2019冠狀病毒病疫苗接種計劃的優先群組。如果新冠疫苗的整體接種率理想,配合市民齊心嚴守其他防疫措施(例如佩戴口罩、使用「安心出行」流動應用程式等),食肆和其他商業活動處所的限制可以考慮進一步放寬、現時關閉的處所可以考慮復業、學校可以考慮全面復課、運動場地可以全面恢復正常活動等。另一方面,觀乎現時國際間的趨勢,本港的整體疫苗接種率,以至個人有否接種疫苗,都會是未來恢復跨境出行,以及放寬對跨境旅客實施檢疫措施的一個重要考慮。如果香港的整體疫苗接種率未如理想,可以想像其他地方對於恢復與香港通關,未必會十分積極。
 
  政府會繼續密切留意疫情的最新發展,以及疫苗接種計劃的進度及對疫情防控的效果,不時檢討和適當地調節社交距離措施,並因應疫情發展,在疫情受控及持續改善的前提下,繼續以更精準的方式逐步有序地分階段放寬第599F章及第599G章下的限制,以進一步恢復經濟活動。
 
(二)追蹤接觸者是防止病毒進一步傳播的重要一環。為做好上游源頭把關及圍堵的工作,迅速切斷病毒的傳播,衞生防護中心已自今年二月二十七日起收緊檢測及檢疫安排,包括源頭不明確診者發病前七日內有密切接觸的人士須接受檢疫安排,以及若確診者的密切接觸者出現病徵,他們同住的家庭成員須接受檢疫三日。
 
  政府亦已投入額外人手設立個案追蹤辦公室,提升追蹤效率。就本月初健身中心引發的群組爆發,個案追蹤辦公室採取迅速行動,加快識別密切接觸者,成效顯著。自本月初至今,由健身中心引發的群組爆發,已涉及約140宗確診個案。個案追蹤辦公室在短短數日內成功追蹤約1 500名接觸者,並把他們送往檢疫;同時並成功追蹤約3 200名與密切接觸者同住的家庭成員,他們須接受強制檢測。換言之,就健身中心群組而言,個案追蹤辦公室平均從每宗確診個案找出約35名接觸者或家庭成員,遠高於其成立初期的約四名,大幅度截斷病毒傳播鏈。過去兩周,源頭未明確診個案大致維持在單位數字,足證個案追蹤辦公室的工作成效。
 
  此外,專為個案調查及接觸者追蹤工作而開發的內部資訊平台連繫多個相關部門或機構的資訊系統,協助衞生防護中心以電子方式統一收集追蹤接觸者所需的資料,簡化資料搜集、輸入和分享程序,加快衞生署追蹤接觸者並對其進行檢測、檢疫或醫學監察的工作。
 
  另一方面,病毒檢測在疫情防控方面亦相當重要。政府一直因應疫情發展調整防控策略,包括按「須檢必檢、應檢盡檢、願檢盡檢」三大原則,針對不同風險群組進行大規模的2019冠狀病毒病檢測,以達致「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並盡可能及早切斷社區傳播鏈的目標。
 
  《預防及控制疾病(對若干人士強制檢測)規例》(第599J章)自去年十一月十五日起實施,政府近乎每天均引用有關規例發出強制檢測公告,以貫徹落實「須檢必檢」的病毒檢測策略。截至今年三月十五日,政府已要求在指定時段內曾到過約940個指明地方(包括跳舞場所、餐廳、住宅大廈、工地、健身中心、百貨公司及醫院)及33個「受限區域」的人士;有病徵人士;安老及殘疾人士院舍、護養院以及附設的日間服務單位的員工;的士司機;及機場員工於限期前進行強制病毒檢測。
 
  住宅大廈方面,政府一直積極擴大「須檢必檢」的覆蓋面,逐步降低門檻至現時如大廈新增一宗或以上確診個案(不論是否源頭不明),或其污水樣本檢測呈陽性,便會發出強制檢測公告。政府亦會劃出「受限區域」並作出限制與檢測宣告,要求在受限區域內的所有人士須留在其處所,並按政府安排接受強制檢測,待相關檢測結果獲大致確定方可離開。受限區域內所有大廈,不論是否有確診個案,亦會被納入強制檢測公告,曾於過去14日內身處受限區域內相關大廈超過兩小時的人士,即使在相關宣告開始生效時不在受限區域內,同樣須接受強制檢測。
 
  工作場所方面,如衞生防護中心認為某工作場所,例如建築地盤出現群組爆發,除了要求該場所需停工消毒外,亦會針對該場所發出強制檢測公告,要求與確診個案同一場所工作的人士進行檢測。有關檢測門檻現時已進一步降低至如某一個工作場所出現一宗或以上的確診個案,便會被納入強制檢測公告。
 
  政府會派員於被納入強制檢測公告的大廈出入口查核住客的檢測證明,並到大廈內進行檢查,要求居民出示曾接受檢測的電話短訊或相關證明。政府亦會在受限區域內進行執法行動,確認區域內所有人士已接受強制檢測。政府會向未進行強制檢測的人士處定額罰款5,000元及/或發出強制檢測令,要求他們於指明期間內接受檢測。政府會繼續加強執法,嚴格處理未有遵循強制檢測公告人士。
 
  同時,政府一直因應疫情的最新發展調整防疫抗疫措施。若在個別類別的處所出現群組爆發時,我們亦會視乎情況及根據個別行業的營運特點,就有關處所新增感染控制措施。
 
  例如,鑑於早前出現食肆感染群組,我們先後就餐飲處所推出兩項新增的感染控制措施,以加強該等處所的感染控制,減低傳播風險:(一)由三月四日起,所有餐飲處所須在可行情況下安排專職員工負責收拾使用過的餐具和清潔/消毒使用過的餐桌及隔板,或適當地採取手部衞生措施;及(二)所有餐飲處所須在四月底前將其換氣率提升至最少每小時六次的水平,而若未能做到,則應安裝合適的空氣淨化設備作為替代,以減低有關傳播風險。
 
  近日亦有健身中心出現大規模群組爆發,為控制疫情,我們由三月十二日起即時收緊健身中心的感染控制措施,重新實施佩戴口罩的規定。相關部門亦正積極與業界商討,鼓勵健身中心按自願性質進一步加強感染控制措施,包括限制處所內的顧客數目,以及研究讓員工進行更頻密的檢測。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