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把握國家'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振興疫後經濟"議案 (2021/07/08)

"積極把握國家'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振興疫後經濟"議案 (2021/07/08)

姚思榮議員:

主席,去年 5 月,中央政府基於疫情及國際形勢變化, 首次提出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一方面希望通過內地龐大的消費市場增加內循環活力,以發展經濟及擴大內需; 另一方面通過內地的產品優勢及創新科技,以外循環進一步增加國家 在國際經濟層面的收益和影響力。感謝廖長江議員提出議案,讓我們 可因應各自關注的範疇,對香港如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作出討論。

 

香港是外向型經濟,以服務業為主,尤其四大經濟支柱是我們的優勢產業。在配合粵港澳大灣區("大灣區")規劃下,如果疫情受控, 踏入後疫情時期,"雙循環"倡議對本港四大經濟支柱相關行業將有更大的發揮空間,政府需要把握"雙循環"的種種機遇,使香港經濟重拾 增長動力。

 

主席,內地有效防控疫情,旅遊業正穩步復蘇。根據國家文化和旅遊部的資料顯示,今年五一假期,共有 2 億 3 000 萬人次於國內出遊,總收入超過 1,100 億元人民幣,回復至疫前同期的 77%。至於鄰 近的澳門,今年 1 月至 5 月的入境旅客(主要內地客)達 340 萬人次。 雖然未能達到以往正常時候的水平,但已展現出復蘇的苗頭。香港旅 遊 業 作為本地的四大經濟支柱之一, 情況相形見絀,在三地 "雙 循 環"發展格局中,仍然是最困難、最遲復蘇的行業。今年 1 月至 5 月 出入境旅遊市場仍 然 冰封,訪港旅客只有 27 000 人,按年大跌 99.2%。疫情至今仍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需要政府繼續關注及伸出 援手。

 

旅遊業作為香港支柱產業,多年來在大灣區各個旅遊範疇舉足輕 重。若不是疫情,香港一定可以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可惜的是,香港目前仍 然 未能與內地 及 澳門通關,與新加坡 的"旅遊氣泡"兩次推遲,至今復蘇無期,踏入前所未見的絕境,暫時 難以在"雙循環"格局中發揮應有的作用。因此,業界與我一直期望港 府能與內地及澳門商討一套能夠適應疫後新常態的通關機制,盡快恢復往來。唯有通關,香港各行各業(尤其旅遊業)才有望復蘇,才有機 會參與大灣區甚至全國的內循環,再根據海外疫情發展趨勢逐步加入 國家的外循環。

 

主席,今年財政預算案增撥了 7 億 6,500 萬元予香港旅遊發展局 ("旅發局"),希望能夠做到短期振興本地消費、中期吸引旅客重臨、 長期重塑旅遊形象。但是,今年的財政年度已經過了四分之一,至今通關無期,吸引旅客重臨和重塑旅遊形象可說是空間有限。因此,我希望當局將資源主要投放在振興本地消費方面。近期,旅發局先後推 出一連串"賞你遊香港"活動,深受消費者和零售、餐飲及旅遊業界歡 迎。該局應進一步擴大"賞你遊香港"的資助範圍,讓更多業界及市民 受惠,並按實際情況擴大對外宣傳。

 

主席,隨着內地經濟發展越來越迅速,香港加入國家"雙循環"新發展格局,肯定百利而無一害,政府在各方面應作好準備,積極參與。

 

我謹此陳辭,支持廖長江議員的議案。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