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2014 施政報告發言 - 人口、青年、教育、人力、藝術及文化以及體育 (2014/2/12)

就2014 施政報告發言 - 人口、青年、教育、人力、藝術及文化以及體育 (2014/2/12)

就2014施政報告發言 - 人口、青年、教育、人力、藝術及文化以及體育 (12/2/2014)

  代理主席,雖說香港有古蹟保育政策,但由於宣傳不足,市民普遍了解不多,分散各區的歷史古蹟,大多數香港人都沒有去過。

      香港的法定古蹟有105項,尚有過千項已評定級別的歷史建築。很多人說香港是“文化沙漠”,究竟我們真的是“沙漠”,還是我們沒有找到寶藏呢?審計署去年就香港文物保育政策提出意見,發現在57項開放參觀的法定古蹟中,只有21項有安排導賞團,而在203幢歷史建築物中,只有51幢有導賞安排。 

      由此可見,香港有豐富的文化遺產,但因為發掘和宣傳的程度不夠,連香港人都無法了解,可能我們平時行山散步經過都不知道該處有文化寶藏,更何況是遊客?所以,他們來香港只能體驗購物及到傳統的旅遊景點。

      我在此暫且不談外國的經驗,讓我先談談內地。內地把保育和旅遊結合的思路比我們先進得多。我有親戚在廣東開平有一間古老大宅,當地政府用“託管式”的方法,將整條村落發展鄉村式的旅遊,業主不需要繳付維修費,還能每年收取一定的租金。整條村落的歷史建築得到了保存之餘,又能夠在當地產生經濟價值。

      香港的歷史建築比較分散,照搬整條村莊保育的模式未必合適。可是,我們可以尋找一些適合的項目,結合周邊的地理環境及傳統文化資源,與地區人士合作,加強旅遊配套,擴大宣傳,以帶動周邊地區的經濟。

      其實,民間已經有一些推廣地區文化的活動,創意和心思都很不錯。例如,近期大埔林村許願樹和粉嶺聯和墟就有聯合的展覽活動,由一家非牟利機構策劃。他們充分考察當地文化遺產,用展覽的形式為主題,重開臨時墟市售賣當地農產品,通過舉辦文化導賞團及互動工作坊,增加公眾對當區的認識,學習欣賞傳統工藝的創作智慧。由此可見,在地區發展旅遊和保育結合的項目,一定要與地區人士充分溝通,了解當區的特色和文化內涵,達致不破壞地區風貌又獨具傳統特色。

      代理主席,香港其實有豐富的旅遊資源,只是缺少整合、包裝和推廣的思路,有很多資源不需要大興土木又可以帶動地區經濟。在香港傳統景點和旺區接近飽和的情況下,我期望當局盡快加強與地區人士合作,開放有香港特色的文化之旅,讓香港人能通過文化遺產了解過去,又可以為遊客提供購物以外的選擇。

      我希望當局不要“交差”做推廣,或簡單的開門參觀就了事。

      代理主席,我謹此陳辭。
分享